9月1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新建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简称“放化大楼”)开展首次热试验,标志着我国首座动力堆燃料后处理研发设施正式启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表明我国先进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成果进入实际应用前的关键验证阶段,对保障后处理厂的自主建设及提高我国核工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杨长利等参加了仪式。
王毅韧在听取了原子能院的汇报后表示,目前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后处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后处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为国家核事业的发展筑牢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毅韧对原子能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全面加强组织管理、深化落实责任,尽一切力量确保任务完成,二是要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放化大楼可靠、有效、安全运行。
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郑卫芳介绍,热试验是后处理技术研发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挑战性的环节。本次热试验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将检验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相比传统的普雷克斯(purex)流程,此流程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废物量,提高铀钚分离系数。
据了解,后处理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也是国际核不扩散的重点关注对象,放化大楼是我国重要的核燃料后处理研究平台,它的投入使用对我们自主掌握后处理核心技术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核基础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乏燃料后处理核心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我国核燃料闭式循环发展有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全面投入运行后,放化大楼将充分发挥国内顶尖级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的平台作用,以最大限度减少核废物为目标,开展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先进分离流程研究,从而为我国核燃料闭式循环发展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