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履职 奉献国防 让青春在事业中绽放光彩
——国防科工局首届青年论坛综述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将面临哪些挑战?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目标如何实现?7月30日,主题为“我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的国防科工局首届青年论坛顺利召开,12位来自局机关和局属中心的青年,围绕深化改革、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贸合作等“十三五”规划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牢记强军首责 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海洋安全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聚焦海洋安全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体现。系统工程司赵乌恩在演讲中说,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中,要注重统筹能力建设,构建海洋军事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发展重大专项,带动海洋装备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建立政府、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民用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多方投资的机制,其中,政府投资要起引导和推动作用。
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建设强大的国防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反过来也会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机关服务局张新安援引美国经济学家推算的国防费用一般不能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7%的观点,借用美苏冷战时期的例子以及中国建国以来的相关经验,认为国防建设投入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这样不仅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还可以不断增强国防实力。
围绕军贸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军贸与外事司麻强在演讲中提出,为了实现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军贸水平,要加强对军贸工作的统筹指导和集中管理,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同时,推进军贸经营体制改革重组,增强竞争合力,避免无序竞争。未来,要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外交等重大部署,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军工军贸合作,强化“中国防务”的品牌形象。
直面问题 深化改革
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基础能力的制约,从军品科研生产的角度看,这种制约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重大科研试验设施就存在总量不足、能力不高、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发展计划司龙向阳就此建议,“十三五”时期,应瞄准武器装备中长期发展和具有重大国防应用前景的技术发展方向,高度关注太空、电磁、网络和海洋等新空间,围绕对武器装备体系具有突出作用的总体和关键分系统领域,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证,提出一揽子建设规划方案,设立重大科研试验设施常态化投资科目,成熟一项建设一项。
深化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系统工程司王进军联系核工业的发展,认为加大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力度,增强软实力,是确保核行业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他介绍说,目前《原子能法》已作为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急需制定的法律,列入2015年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将为我国核工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整合国内外资源实现“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与新问题,原有的一些思路做法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中心姜莉认为,应该加强保密法规制度建设的系统谋划和设计,对现行国防科技工业有关保密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按照“立、改、废”的思路,对国防科技工业保密法规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坚持融合开放 追求效益最优化
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怎样看待军民融合?直属机关党委秦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到,军民融合本身既是改革、又是创新。改革要朝着实现军民融合的方向去改,创新也要依靠军民融合来进一步激发活力。他形象地表述,“军民融合”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一个“牛鼻子”的问题,是破解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众多难题的一把“金钥匙”。螺栓和螺母拧在一起还只是结合,盐放到水里与水交融才是融合。
军民融合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推进,既包括技术融合、资本融合,也包括信息融合、人才融合等。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廖梦以美国为参照,对我国的军民技术融合现状作了分析,认为中国的军民技术融合仍停留在初步融合阶段。保障军民技术在核心要素上实现真正融合,就要在科技资源研发的源头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军工资源整合,组织包括民间技术资源在内的多方力量,采取技术入股等多种模式,推动高风险、高投入的尖端科技项目建设。
近年来,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国外军工证券化率相比还比较低。财务与审计司邹雷建议,大力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的比率,鼓励军民结合的资产和业务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之间的资源整合。研究军工企业上市之后的配套政策问题,为军工集团、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并购提供必要的法律、政策支持,同时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妥善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留问题。
加强体系化建设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整体能力
加强体系化建设,基础配套是关键。然而,目前核心配套单位还普遍采用一批一批试错的老办法、旧装备和作坊式研发条件,难以满足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军品配套与监管司谢优华提出了一个解决思路,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将整个研发和生产链条中的短板和瓶颈显性化。在各军工行业实现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再形成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体系的持续运行能力、抗冲击能力和临时调配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刻作为一个整体来调配资源,完成最为紧要的任务。
系统工程司汪明联系航空发动机研发,认为要转变制造能力建设模式。在思路方面,制造能力建设要改变以研保、批生产等能力投入为主的思路,注重在制造企业开展制造技术研发条件建设;在实施方面,注重投资效能,通过提升能力水平带动存量资源转型升级,解决要素短板,围绕工业技术同步开展制造技术科研保障建设,配套解决人员、设备、原材料和环境等相关要素,以达到制造技术真正物化为制造系统的目的,进而将全部制造系统有效组合,形成系统、完整、先进的制造能力。
12位青年的演讲以及与专家评委、观众之间的互动,在现场掀起了阵阵热潮。思想的碰撞既为相关业务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也让年轻同志对行业也有了新的思考。正如人事司江磊在演讲中所说,年轻干部有知识、有精力、有激情、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但缺乏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磨练,需要培养担当意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忠实履职,奉献国防,让青春在军工事业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