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蔬菜是不是该“喝”水了?施肥、打药如何掌握分寸?设施环境因素可控吗?这些问题要是问农民,多半的回答是,“感觉 经验”。而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院群建精密公司,这一切全能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农业保姆”——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来控制。
因其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新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已被列为十院的重点新民品,成为“一把手”工程,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调遣精兵强将,成立项目组,统筹谋划,全力推进。
依靠这一系统,2014年,群建精密公司与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总承包方)签订云南省百万亩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合作书,市场规模比往年增长了几番。2015年伊始,公司在新疆已签订合同372万元,即将招标合同1000余万元。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已然成为群建精密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敲门砖。
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
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国外已有40-50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究,品种少,设备配套不完善。对于没有任何基础和经验的企业来说,完全从自主研发做起是不现实的,为此,初涉节水灌溉领域,公司走了一段“拿来主义”的捷径。
万事开头难。2008年,带着“照葫芦画瓢”研制的第一代产品到新疆实地试验,公司项目组遇到许多磕磕碰碰,产品运行时经常出现故障、阀门有时不能正常启闭、水质条件略差的情况下就出现堵塞……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研发进度。
在重重压力和困难面前,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调整策略,自动化灌溉系统对技术参数要求相当高,只有结合实际自主研发,自身才具备“造血”功能,从而赢得市场。
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2012年,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一举攻克自动化灌溉阀门防堵塞、低压开闭两项国际性技术难题,使得公司智能节水灌溉事业破茧重生。此后,公司自动化灌溉走上规模化应用之路。2013年,公司完成新疆兵团十三师10500亩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农田水利项目,实现万亩应用突破。2014年,公司不但完成兵团十三师5万亩水利项目的安装使用,还首次在其他兵团师、团场开辟出市场,如今贵州市场规模已经在500亩以上。
信息技术,让“农业保姆”更贴身
智能节水灌溉的目的并非仅仅节约用水,它更像是一个集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气象数据监测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保姆’,通过供水和其它环境变量的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水资源的农业产出效率。
据公司项目负责人宋大海介绍,这套系统最主要的创新在于安上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微电力水力控制阀。该阀通过远程无线控制实现阀门的自动启闭,有效解决在较差灌溉水质环境下的阀门抗堵塞性问题。其性能经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检测中心检测,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准,已获国家多项专利证书。
整个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季节性气候状况,严格监测土壤温度、湿度等指标,精密计算作物生长所需水肥量,自动调控水肥供给。“比如作物在某个生长期需要40%的含水,浇灌时当土壤传感器感应到土壤中的含水量不足40%时,灌溉阀门自动打开浇灌土地,当土壤中的水分达40%时,阀门自动关闭。”项目组人员介绍说,通过该技术,配合滴灌设施,可实现一亩地节水300多立方米,节肥10%-20%;年节水50%以上,灌溉管理方式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1-2人可完成万亩以上农田灌溉管理工作,人工管理定额由原来的40亩/人提升至100亩/人;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因地制宜,打造南北呼应市场格局
新疆地域辽阔、干旱少雨,云贵地区丘陵起伏、气候湿润。如何满足不同地域的灌溉需求,群建精密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新疆是个大市场,但其季节性很强,一年只有半年时间可以耕种,而公司的产品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新疆市场,为此,公司立足自身实际,综合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地貌、气象、农作物布局、水源保障等因素,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智能节水灌溉皇冠现金官网hga2021的解决方案。春夏季节,值新疆农业灌溉作业繁忙时期,公司投入物力、人力研发推广适宜于西北干旱地区的大田膜下灌溉系统。秋冬季节,公司转战西南地区,开发推广适宜于西南地区喀斯地貌的喷滴灌系统,就近满足贵州、云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需求。
在因地制宜开发推广产品的同时,公司建立“产品 营销 售后”的营销模式,形成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售后跟踪的全程优质服务体系;通过与其他单位合作,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搭建“三网”共用的通信网络平台(自组网 gprs 互联网),高效进行产品研发与系统部署,形成覆盖新疆、贵州、云南等多地的全国节水灌溉网络。
公司项目主管领导吴世海在谈到智能节水灌溉产业发展愿景时说:“在未来的规划发展中,公司将依托贵州省“7 n”云服务建设一个智慧农业云平台,建立专家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使用户之间的数据做到实时交流,为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优质的互联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