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的业绩。全行业实现总产出1331.15亿元,同比增长12.02%。全省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出645.35亿元,同比增长11.27%,其中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出166.6亿元,占船舶工业总产出比重的25.8%。全省民爆生产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2.56亿元。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高起点谋划思路
过去的一年,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发展,加大了工作思路的梳理和工作谋划。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即力争到2020年,在军工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工业经济前列,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方面走在长江经济带前列。
二是在2014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上,按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结合该省国防科技工业实际,提出力争实现全行业总产出增长12%的发展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三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湖北省实际,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全省军民融合要突出抓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等优势领域的产业融合。同时,启动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印发了《湖北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了前期调研。
四是研究提出了湖北省国防科工办2014年的29项重点工作,确定了14个重点调研课题,其中一个办机关重点调研课题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每位办领导选定并负责一个课题带领分管处室进行调研。通过工作谋划和思路梳理,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
高强度推动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过去的一年,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高强度推动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军品研制任务圆满完成。全系统坚定不移地把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强军首责,圆满完成各项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大力加强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管责任,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竣工验收和在建项目检查等工作,军工单位核心能力不断增强。切实保障“绿色通道”畅通,全年为多个军工项目出具了享受“绿色通道”政策文件。同时,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全系统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37项、发明奖1项。
二是军民融合发展扎实起步。2014年是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的起步之年,省国防科工办作为全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在密切跟进落实国家层面的改革举措的同时,积极开展地方层面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制定了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组建了专家咨询组,开展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五个方面的专题调研。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先后成立了“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积极推进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编制了“民参军”政策汇编和优势民企推荐名录,并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三是军民结合产业强力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逆势增长,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同比增长38.3%,发展势头强劲。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发展作用明显,武船完成产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产出的24.3%。武船、武汉船机等骨干企业新接一批大额海洋工程装备订单。
湖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作用有效发挥,指导帮助相关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并争取国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项7个,获专项支持资金2.488亿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整合多方资源组建的(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落户武汉光谷未来城,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在七一九所挂牌,海洋核动力平台总体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专项等正在有序推进。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抓紧谋划布局,成功召开了全省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开展了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中航工业在荆门市、武汉市规划建设的“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已经签约,预计投资过百亿元。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8%。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2%。
高标准强化监管
过去的一年,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切实加强质量、安全、保密等工作,为全行业改革创新发展营造了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军工产品质量稳定。全系统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质量,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并落实军品质量信息报送制度,继续联合军事代表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问题。争创省政府长江质量奖工作取得新突破,武船在全省军工行业第一个获此殊荣。
二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认真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行业“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和全省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军工行业安全生产交叉大检查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了隐患排查整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大力推进民爆行业技术进步和“两化”融合,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全行业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湖北卫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安全文化示范单位,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四十二所等3家单位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安全生产示范单位,省国防科工办连续10年被评为湖北省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三是安全保密监管加强。认真贯彻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保密监管,持续推进保密保卫和国家安全工作,全年军工单位未发生失泄密事件和治安案件。
高要求加强党建
党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过去的一年,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夯实基础,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各军工企事业单位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以“四好”班子创建和“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圆满完成3家军工单位党委换届,举办了6期约300人参加的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各级党委、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加强军工企事业单位风险内控和惩防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系统新增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新增2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增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新增17人为“湖北省首席技师”。七〇一所电磁兼容性重点实验室被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国防工会工作方式和手段,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发展做贡献。省国防工会连续13年被评为全省“工会工作创先争优考核优秀单位”。全系统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军工文化建设,新闻宣传、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老干部工作等均取得新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筑牢“以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强军为首要责任”的思想根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湖北国防科技工业新发展,为服务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和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