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晚,apec峰会大型焰火表演在奥林匹克公园鸟巢上空上演。承担此次“apec”“2014”“春”“夏”“秋”“冬”等特效焰火发射装置设计制造任务的就是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令人震撼的特效焰火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揭秘一:apec峰会特效焰火方案的确定过程
根据组委会的要求,最初的焰火设计方案是要在天空打出“上善若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字样,这与2008年奥运会时的特效焰火相比,难度大大增加。接到任务后,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技术组迅速制定了产品方案,并展开多次试射。
期间,特效焰火总导演蔡国强提出要加一组“音符”图案的特效焰火,由于时间紧迫,加上音符的呈现难度巨大,组委会对此信心不足。工具液压分厂经过精密组织,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音符”焰火试射成功。
承担本次apec特效焰火发射装置设计任务的总设计师马辉说,从接到任务到最后方案的确定经历了10余次的方案修改,每次修改都伴随着大量的数据计算。设计部门每次都能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准时将发射装置安装调试到位,高效精确的工作赢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
揭秘二:apec峰会特效焰火的创新点
本次apec会议的特效焰火发射装置采用的是立式炮,不同于先前的平面发射,每门炮的发射角度和水平都不一样,焰火弹逐排发射升空,从高到低在空中组成图案。这就要求发射装置能准确的控制每个点的空中坐标,还要控制好每门炮的准确发射时间和发射节奏。
为了准确控制每门炮的发射角度,设计人员对本次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在每门炮的底座新加了可多次使用的角度板,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其次还对炮座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炮座的稳固性和施工便捷性。
由于发射场地地面不平整,为保证此次焰火发射的效果,工具液压分厂制作了一个长201米,宽2.6米的发射平台,有效解决了场地问题,此项方案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赞扬。
揭秘三:apec峰会特效焰火的生产过程
本次apec特效焰火发射装置共计588台,从9月20日签订合同到10月底交付,中间只有40多天的时间。为保证发射装置按时交付,工具液压分厂召开了生产动员会,要求全体职工要以最好的工作状态,完成好此项任务。全体员工紧密合作,不分昼夜的实行交叉式生产,按时间节点抓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保证发射装置发射角度的准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分厂通过自检、互检、抽检等多个环节,严格控制加工质量。为了保密及取得良好的效果,试射往往在夜晚进行。试验组工作人员时常需要在夜间进行试验任务,白天继续完成生产任务。
揭秘四:apec峰会特效焰火之临时追加的任务
11月4日,特效焰火在鸟巢前广场进行了预演。预演后,为了突出主题,组委会临时决定增加一次“apec”特效焰火的发射,由原来的一次发射变成两次,并且要求“apec”焰火升空的时候,其他全部焰火都要停放,给特效焰火以独立的展示空间。接到任务后,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任务组日夜拼抢,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百余台发射装置的生产、组装和调校工作。
由于立体焰火对于观赏角度有特殊要求,观赏角度不同,看到的画面也差别很大。11月8日晚,距正式演出还有一天时间,分厂接到焰火导演组电话,要求重新调整位于鸟巢西北角的音符发射装置的位置。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任务组以观赏台为出发点,寻找中间参照物,重新计算角度,奋战到深夜,把音符发射装置的每一门炮调校到位。
11月10日,璀璨的焰火点亮了apec之夜,给各国宾客和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焰火表演全程只有12分钟的时间,特效焰火每组空中成像的时间仅有2秒钟,瞬间惊艳的背后是特效焰火团队50多名成员80多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北方车辆集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组委会提出的“代表国家形象,体现最高水平”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用璀璨的焰火书写了军工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