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记者从“庆祝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30周年”研讨会上获悉,中国加入原子能机构(iaea)30年来,在促进核能和平利用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丰硕的成果;有力地维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极大地支持了iaea开展工作与发挥作用;促进了中国核能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平安全发展核能。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全面阐述了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与协作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作出了坚定不移地增强核安全和核安保能力的庄严承诺;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核能发展的新部署,提出要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稳步推进核电建设的坚定决心;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贺信iaea,高度赞扬双方在核能、核科研、核安全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对双方为世界核能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
“庆祝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30周年”研讨会是纪念中国加入该机构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将系统回顾双方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出席开幕式,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主持开幕式。
许达哲指出,iaea在促进核能和平利用、防止核武器扩散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iaea在核能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自加入iaea以来,双方在核能发展、核技术应用、核安全、核安保、核不扩散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许达哲强调,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国家核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努力推进《原子能法》《核事故损害赔偿条例》和《核安保条例》等核领域立法工作,狠抓核能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布核工业发展五年规划和核能开发科研五年规划,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核能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起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环节的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许达哲充分肯定了核电对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目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1台,总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根据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核能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缓解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现实的选择,并将成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许达哲表示,中国核能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为世界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将与致力于发展核能的国家共享经验,在核电建设、核燃料加工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世界核能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于1957年,是核领域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承担着促进核能和平利用、防止核武器扩散两大职能,中国加入iaea的30年,是推进和平与发展的30年。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武器国家。中国加入iaea后担任指定理事国,负责任地主动履行着大国的担当,先后加入并批准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安全公约》和《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等多个公约和条约,维护了机构权威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中国与iaea签订了自愿保障协定及其附加议定书,将包含研究堆、压水堆、浓缩厂等多种类型的核设施列入自愿交保清单,丰富了机构保障监督的内容和技术手段;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同时主张妥善处理和解决防核扩散问题,在朝核、伊核等敏感复杂核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