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
当万家灯光阑珊,有一群人经常伏案疾书为处理国际重大核问题做着后备支撑;当核设施出现险情的危急时刻,有一群人正以勇于担当、直面危险的勇气和胆识深入现场,协调指导抢险救灾;当科技攻关出现难啃的硬骨头的关键时刻,有一群人正在科学组织,协调攻关,迎来我国战略核力量、核燃料自主创新一个又一个重大节点的成功……
作为我国核工业行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主要负责核力量建设、核燃料全产业链建设、国际核重大事务的处理、核设施安全与退役治理等工作。他们虽然平凡,却身处特殊的岗位,为确保国家安全、人民安全,树立大国形象做着不平凡的贡献。近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该司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
不畏艰险 勇于担当
时间翻回到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那一刻,当时发生的那一幕幕至今仍令人心颤。“核反应堆本体下沉,如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放射性泄漏!”核安全从来来不得半点闪失,它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 如何抉择?这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时刻!面对险情,冒着余震、生命危险,系统工程司前后方密切协调配合,将国防科工局党组一系列的科学决策一一落实到位: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中央;传达中央指示;空运人员和设备到现场紧急注水抢修;组织专家研判……
5月18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四川核设施是安全的。中央领导对此作出批示:“工作很认真,要求很严,采取的措施也很有力。”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是他们向国家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中央领导先后20多次对有关核领域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系统工程司的重要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也由此可见一斑。
2011年3月,在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作为协调总指挥部,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社会民心,系统工程司全体人员加班加点连轴转,有的同志连续30多天没有休息,累倒在办公桌前;有的同志高烧不退,打完点滴后仍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超前规划 攻坚克难
在中国的核强军路上,在中国的核电强国路上,每一点一滴的自主创新都与系统工程司息息相关。他们始终着眼于统筹推进国家核力量建设和国家核能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协调攻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推动了国家核力量发展;我国离心铀浓缩的自主工业化应用,为我国核军工和核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这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成果点亮了中国在世界核舞台上的闪耀时刻。
从北上东北,到南下海南,从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少有人烟的戈壁大漠,到浩渺无际的南海,许许多多地方都留有系统工程司工作人员的足迹。在某型号研制的关键时刻,系统工程司高强度、高密度协调,半年内就解决了 50 多个难题。
有的人行程数万里,帮助协调解决工程进展的原材料供货和设备制造进度问题。即便是遭遇特大泥石流,二话不说,冒着危险,立即赶赴现场协调指挥。
这只是系统工程司人工作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种精神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也将成为他们确保核安全、确保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为发出中国核声音做? 强力支撑
在 2014 年海牙召开的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四个并重的核安全观,在世界核能发展中展示了中国力量。核无小事!外交无小事!筹备、组织、协调、准备材料……
系统工程司人知道,在这背后考量的是他们为中国在国际核舞台上发出的中国核强音的智慧与能力。在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三次核安全峰会的背后,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20余个国家发展核能合作的机制中,他们始终忠诚地履行好职责,默默地做着无私的奉献,为中国在世界核舞台上展示出大国应有的形象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前行的路始终没有终点。任时空转变,系统工程司为国家核力量建设服务、为核能发展服务、为涉核企事业单位服务的情怀不会改变。系统工程司全体人员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这也是他们永远不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