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10年的等待,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终于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结出硕果。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双方期盼已久的天然气“世纪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将从2018年开始,在未来30年内向中国提供每年最高达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业界专家分析,这一张能源巨单的问世,将有可能成为引发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产业链变革的“多米诺骨牌”,不仅将改变中俄两国的能源格局,也将对全球lng市场、全球lng船市场以及中国的lng产业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张牌: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这一协议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能在现在签署,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乌克兰危机的作用。从长期来看,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必将有利于天然气进口途径的多元化,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文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我国进口天然气主要有三大路径:一是西北线路,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从西北进入我国;二是西南线路,从缅甸进入中国西部;三是海上线路,通过海上lng运输进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据我国相关能源机构的统计,预计到2020年,中亚地区输入我国的天然气有望达到880亿立方米。而缅甸方向的天然气目前来看虽然只有每年40亿立方米,但是随着我国摆脱马六甲海峡“束缚”的愿望愈加强烈,未来这一线路也将会达到每年120亿立方米的规模。再加上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每年最高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20年,中国仅通过陆上运输进口的天然气就将达到1400亿立方米左右。
从需求来看,据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透露,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年进口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400亿立方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依靠管道天然气进口就能满足我国全部的天然气进口需求,海上lng的进口仍会保持较高水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升江表示。首先,东南沿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十分迅猛。但目前来看,由于管道输送成本以及管道建设等因素的制约,陆路天然气运输很难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上lng进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这一地区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方式。其次,缅甸自身并不出产天然气,这条线路每年120亿立方米的供给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其从产地到缅甸仍然需要海运。最后,出于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中国也不可能放弃lng海上进口通道。
“从短期看,这份协议的影响不会过于显著。但从长期看,其还是会对中国的海上lng进口造成一定冲击,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清洁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海运天然气总量仍将保持稳定。”郭文杰表示。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海上lng进口量将超过840亿立方米、约600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将需要约80艘lng船,而中国现在的自有lng船队仅30艘,即到2020年中国平均每年的lng船需求为10艘左右。
“目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交付了6艘lng船,手持订单10艘,年产能在4艘左右,通过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调动外部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应该问题不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船舶海工部主任周建能指出。不过,仅把眼光放在国内需求显然不够,因为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影响绝不仅局限于中国的能源需求。
第二张牌:全球lng市场引发震动
虽然中俄双方没有正式公布此次协议的价格,但是外界对此多有猜测,因为从披露的信息看,中俄协议的价格或将影响到全球lng市场的价格体系。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路透社等媒体报道,中俄此次天然气协议的价格可能在每千立方米350~380美元。如果这一报道属实,那么中俄签订的这份巨额订单必将具有极强的“定价作用”。因为,这一价格不仅与俄罗斯之前供应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基本持平,而且比中国当前的lng海上运输成本要低40%。“按照之前中国与卡塔尔的合作先例看,此次中俄天然气价格或将同样采取浮动方式解决,可能参照国际成品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均采取此种模式。”郭文杰分析说。而从现在各研究机构的预测数据看,国际原油价格在俄方开始输送天然气之前预计仍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因此,届时中国购买天然气的实际价格可能会更低。
“中国是全球天然气的重要市场,中俄协议的签订将大大缩小中国的天然气需求缺口,从理论上讲,这会提升中国在商谈lng合同时的影响力。”李升江指出。中国的海上lng进口主要自来于卡塔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将中国视为前景光明、利润丰厚的海运lng市场,但是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出现或将使得这些国家压力倍增,未来在与中国的lng项目谈判中,他们可能将失去定价的主动权。
不仅如此,中俄天然气协议也对世界主要天然气进出口国家产生了震动。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一直以来,日本借中俄谈判进展缓慢之机,大力推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lng生产以及萨哈林的资源开发项目。但此次中俄协议的签署若使中国掌握了在东西伯利亚的开发主导权,很有可能给日本的能源战略造成影响。据统计,日本去年lng进口量为8749万吨,位居全球第一;进口总价达到7.06万亿日元(约689.8亿美元),刷新了其进口lng以来的最高纪录。有报道称,日本商船三井早已计划在未来6年内投资85亿美元订造60艘lng船。如果未来lng市场的定价权被中国掌控,而日本进口lng的成本继续上升,那么必将促使日本加快寻求海底可燃冰等新的替代能源,这对全球lng船市场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也有媒体预计,中俄协议可能使得美国加速推进lng出口项目的审批,从而为其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美国相关立法规定凡申请向与美国无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出口lng,必须经过美国能源部和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联合批准。由于审核程序的拖沓、繁冗,加之美国国内环保组织的反对,目前美国仍然难以大规模向欧洲和亚洲出口lng。不过美国媒体认为,中俄协议的达成将有可能加快美国lng出口项目的审批速度。目前,美国正在审批的出口至非自由贸易协议国家的lng累计达6900万吨,这大约需要94艘lng船来运输。
第三张牌:中国lng产业链迎来机遇
就目前来看,中国造船企业如果想在未来lng船市场分得一块“蛋糕”,还必须面对艰巨的挑战。“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韩国,全球去年的57艘lng船订单,韩国企业抢下了近70%,今年他们又拿下了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16艘冰级lng船订单,势头十分强劲。”周建能表示。沪东中华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设计、建造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依靠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在降低成本、拓展融资渠道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在已形成批量建造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动lng装备深度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的视野还应该更开阔一些。仅就国内而言,中小型lng船二程运输市场也是前景广阔。”郭文杰强调。目前,我国已经投入运营的lng接收站达到14座,随着我国lng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和lng接收网络的日益完善,沿海中小型lng船的二程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利用船舶进行lng二程运输比铁路、公路更经济、更安全。为此,专家建议,造船企业应针对我国沿海运输特点,加强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小型lng船的研发设计,尽快形成我国中小型lng船的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为沿海lng运输业务的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运力保障。而在这方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无疑走到了前面。
“其实,此次中俄天然气协议还为ln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船企应该着眼长远,尤其是在lng储罐、lng运输槽车、lng车用气瓶和lng锅炉以及lng气化站、lng加气站等陆用lng领域也可以大有作为。”郭文杰表示。据了解,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已在上述领域有所行动,而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船用液罐系列产品也正向陆用产品转化。在lng生产、运输、储存、中转、分销等环节的装备研发、设计与制造方面,特别是lng船建造、槽车制造方面,中船集团已经与相关业务伙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正在为具备完全的lng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