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3月份,随着全球经济触底回暖,国家支持船舶行业的各项政策逐项落实,以及船东为优化船型拆旧造新力度的加大,我国船舶工业逐步走出困境,出现复苏的迹象。表现在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在2013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船舶出口企稳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实现同比增长。
第一季度,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一是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7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订单2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0%。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8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9%,比2013年底增加13.5%。
二是出口船占比继续提高。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6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4%;承接出口船订单24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396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6%。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4%、95.9%和93.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5、4.3和8.4个百分点。
分析显示,第一季度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航运市场逐步走出低谷;二是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国内船东竞相下单;三是船舶出口企稳回升;四是重点监测的54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开局良好,新接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为2436、14342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58%和42.9%;五是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六是船舶行业融资环境开始改善;七是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趋势有所扭转;八是船舶行业产业集中度提高明显。
但是,我国船舶行业也受到“双高船型”接单仍显不足、配套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面临风险加大和造船强国市场策略调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有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今、明两年世界造船完工量仍会有所减少,有助于缓解航运供给压力。但由于我国完工船舶仍将处于低位,产能利用率不会有大的改善。专家预计,未来2—3年后,产能利用率有望提高到80%左右,进入行业发展较为正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