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新在哪儿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水文信息进行监测与预报,可以远距离俯瞰整个海洋,一眼望尽大范围海域信息,实现对海洋的连续探测。在我国庞大的卫星家族中包含海洋水色观测卫星,这些卫星专门用来观测海洋颜色的变化。通过监测海上斑斓变幻,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海洋的污染、灾害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情况,助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11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相比于我国原有的海洋水色观测卫星,该卫星功能更多、能力更强、水平更高,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综...
11-16今日太空实验室|从咖啡一窥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
你喜欢喝咖啡吗?你知道咖啡中蕴含的流体物理知识吗?什么是复杂流体?针对复杂流体,中国空间站上可以开展哪些实验?我们不妨从大家喜爱的咖啡一窥究竟。 咖啡,为啥是复杂流体? 咖啡,是由微小的咖啡颗粒悬浮于水溶液中形成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残留有咖啡液的杯子,在咖啡液干燥蒸发以后,在底部会形成环状图案,学术上称为“咖啡环效应”,咖啡环就是由细小的咖啡颗粒堆垛而成的。 ▲咖啡环效应 咖啡溶液是典型的复杂流体,是一种由尺寸在几十纳米到微米的颗粒分散在连续的液体溶剂中形...
09-21每晚7点半,太空中的航天员也要看“天气预报”吗?答案揭晓!
在地球 每天面对的天气都有所不同 时而刮风,时而下雨 时而晴,时而阴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些天气变化 并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 那么 在地球之外 太空环境中也有“天气变化”吗? 身在太空中的 神舟飞船航天员 也要关注“天气预报”吗?
09-18一起认识空间站上又强又能干的两个“小可爱”,不是实验舱哦
能搬货、能攀爬、能巡检,还能帮助航天员,你猜出来这是谁了吗?一起认识中国空间站机械臂! 在空间站任务的历次出舱活动中,空间站机械臂托举航天员到指定位置,辅助航天员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中国空间站未来的建造和运营中,机械臂将继续“助你一臂之力”,作为空间站核心装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刘伯明站在机械臂上 机械臂研制未雨绸缪 空间机械臂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但把概念变成现实的是加拿大spar公司。美国航天飞机的4套...
09-15如何让卫星经济实惠地“下车”
以四点连接与分离为例,一颗卫星需要4发火工品起爆解锁,如果一箭十星的话,就需要40发火工品,耗资相当于一辆价值百万元的汽车。 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人类一直在寻求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将卫星送入太空。最初,一枚火箭只能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到了今天一箭多星发射已日趋成熟。多星如何与火箭连接?它们又是如何经济实惠地“下车”进入预定轨道的呢? 卫星从系上“安全带”、解开“安全带”再到“下车”的全过程,也就是星箭的连接、解锁和分离“三部曲”。 卫星乘“车”时,为了保证牢和稳,需要...
09-11“勘、采、用”三步走,当“天工开物”走向太空
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能够延续的极限,而太阳系中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太阳系中已观测到约130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称为主带小行星,约有3万多颗接近地球轨道的近地小行星。由于探测信息缺乏,asterank数据库进行的初步统计仅对997颗小行星进行了价值估算,其中701颗价值超过100万亿美元。综合考虑资源开采价值与技术可行性,目前较适合开采的近地小行星约为122颗,其总价值超过750万亿美元。太空资源开发是实...
09-01火箭飞向太空的“幕后推手”——发动机
火箭“心脏”如何制造?原来发动机采用固定工位的连续性装配,现在研制人员正在探索脉动式的新总装模式,即可以有多种型号同时在线,采用模拟生产线的脉动装配。一个工位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发动机脉动到下一个工位。 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更合理地分配物力资源,同时能够为未来智能化的生产线积累数据,为早日实现发动机制造方式的转型奠定基础。 火箭的“心脏”能有多强劲?以长五火箭为例,它身上一共装了12台主发动机,是我国目前现役火箭中起飞推力最大的火箭。 长五火箭芯一级上用的...
08-30最高150°c,最低-100°c——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如何“避暑”?
今天17时01分 我们迎来“处暑”节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空调冷嗖嗖 不开空调浑身燥热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 太空也会有这种气温尴尬的时刻吗? 航天员们都是怎么度过夏日的呢? 他们有什么避暑妙计? “忽冷忽热”,冰火两重天 首先,我们要知道:虽然太空中的温度的确非常低,甚至许多地方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c,但有趣的是由于太空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做介质,身处其中的你并不会直观感觉到环境的“冷”或者“热”。 而没有介质又...
08-24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新在哪儿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水文信息进行监测与预报,可以远距离俯瞰整个海洋,一眼望尽大范围海域信息,实现对海洋的连续探测。在我国庞大的卫星家族中包含海洋水色观测卫星,这些卫星专门用来观测海洋颜色的变...
今日太空实验室|从咖啡一窥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
你喜欢喝咖啡吗?你知道咖啡中蕴含的流体物理知识吗?什么是复杂流体?针对复杂流体,中国空间站上可以开展哪些实验?我们不妨从大家喜爱的咖啡一窥究竟。 咖啡,为啥是复杂流体? 咖啡,是由微小的咖啡颗粒悬浮于水溶液中形成...
每晚7点半,太空中的航天员也要看“天气预报”吗?答案揭晓!
在地球 每天面对的天气都有所不同 时而刮风,时而下雨 时而晴,时而阴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些天气变化 并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 那么 在地球之外 太空环境中也有“天气变化”吗? 身在太空中的 神舟飞船航天员 ...
一起认识空间站上又强又能干的两个“小可爱”,不是实验舱哦
能搬货、能攀爬、能巡检,还能帮助航天员,你猜出来这是谁了吗?一起认识中国空间站机械臂! 在空间站任务的历次出舱活动中,空间站机械臂托举航天员到指定位置,辅助航天员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
如何让卫星经济实惠地“下车”
以四点连接与分离为例,一颗卫星需要4发火工品起爆解锁,如果一箭十星的话,就需要40发火工品,耗资相当于一辆价值百万元的汽车。 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人类一直在寻求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将卫星送入太空。最初,一枚火箭只能把...
“勘、采、用”三步走,当“天工开物”走向太空
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能够延续的极限,而太阳系中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太阳系中已观测到约130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称为主带小行星,约有3万多颗接近地球...
火箭飞向太空的“幕后推手”——发动机
火箭“心脏”如何制造?原来发动机采用固定工位的连续性装配,现在研制人员正在探索脉动式的新总装模式,即可以有多种型号同时在线,采用模拟生产线的脉动装配。一个工位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发动机脉动到下一个工位。 这样不仅...
最高150°c,最低-100°c——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如何“避暑”?
今天17时01分 我们迎来“处暑”节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空调冷嗖嗖 不开空调浑身燥热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 太空也会有这种气温尴尬的时刻吗? 航天员们都是怎么度过夏日的呢? 他们有什么避暑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