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高地 引领创新发展
6月30日,国防科工局在京组织召开国防科技创新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报告,总结成绩经验、统一思想认识、部署后续工作,动员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高地,引领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会议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牢牢把握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方向,切实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深入领会“三个面向”的目标导向,加快抢占世界科技战略制高点;坚持“双轮驱动”发展,着力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第一资源”作用,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努力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系统总结了“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实践经验。国防科技工业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石,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创新战略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为军队提供“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创新模式上,始终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相协调,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创新路径上,始终坚持预先研究与积累跨越相衔接,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相统筹,实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在创新环境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度设计和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传承,形成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先进军工文化。
会议指出,“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在若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防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实施,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实现由大向强转变,引领我国整体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为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从国防科技工业客观实际、战略需求、使命职责出发,会议提出七点要求。一是坚持强军首责,支撑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导向的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效能型建设,重点打造世界领先水平的国防科技领域的创新平台,突破装备发展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持续夯实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基础。二是集智集力攻关,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点带面,牵引和带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三是聚焦瓶颈短板,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以自主可控为目标,加快解决长期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深层次共性基础问题。四是优化体系布局,加快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谋划和推动国防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统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布局。五是深化军民融合,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有机协调、互相支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强化创新要素协同,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特殊人才培养力度,继续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建设。七是持续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改进科研项目支持和预算管理,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会上对《“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2025》《国防科工局关于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意见》等文件进行了解读,对新设立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进行了授牌。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创新研究院等军工科研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基地、民口配套单位代表,分别围绕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克俭、吴艳华分别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徐占斌,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和科技委老领导等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领导,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各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部分重点企事业单位、重点民口配套单位、有关高校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